台灣四面環海,擁有獨特的海洋生態系,其中最令人驚艷的,莫過於種類繁多的水象生物。從大型的鯨豚、鯊魚到嬌小的海龜、海馬,台灣的水域孕育著超過 1,500 種海洋生物。
台灣是鯨豚類的熱門聚點,共有約 35 種鯨豚出沒,包括藍鯨、座頭鯨、長吻飛旋海豚、瓶鼻海豚等。近年來,隨著鯨豚保育意識的提升,台灣周邊海域的鯨豚數量逐漸回升,讓民眾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這些海洋巨獸。
台灣也是鯊魚天堂,種類豐富多樣。目前已記錄到的鯊魚種類超過 120 種,其中包含巨大無比的鯨鯊、兇猛的噬人鯊、稀有珍貴的灰六鰓鯊。雖然鯊魚給人兇猛的印象,但絕大多數的鯊魚對人類無害,且扮演著維護海洋生態系平衡的重要角色。
台灣是全球重要的海龜棲息地,共有綠蠵龜、赤蠵龜、玳瑁、欖蠵龜等 4 種海龜出沒。其中,綠蠵龜更是台灣最常見的海龜種類,主要棲息在墾丁、小琉球等離島。海龜是海洋中溫馴的巨無霸,但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,目前面臨數量銳減的危機。
除了上述提到的水象生物外,台灣還有許多種類豐富的海洋生物,例如海馬、石斑魚、珊瑚礁魚類等,共同構成了台灣豐富的水象生態系。
台灣的水象不只有豐富的生態,更流傳著許多神秘而動人的傳奇故事。
台灣民間信仰中,海神龍王掌管著海上的風浪與漁獲。傳說龍王擁有強大的神力,能興風作浪、呼風喚雨。漁民出海作業前,都會祭拜龍王祈求平安,希望龍王保佑他們滿載而歸。
海龍是台灣特有的一種海洋生物,擁有長長的體型和五彩繽紛的身體。相傳海龍是龍王的坐騎,具有護國保民的功能。在台灣的許多宮廟中,都可以看到海龍的雕刻或繪畫,象徵著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在台灣民間傳說中,水鬼是一種在水中徘徊的孤魂野鬼。傳說水鬼會抓住落水者,將他們拖入水中淹死。因此,早期的台灣人大多禁止小孩在危險的水域游泳。
儘管台灣的水象資源豐富,但近年來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,面臨著嚴峻的保育挑戰。
海洋汙染是台灣水象生態系的最大威脅。大量的塑膠垃圾、工業廢水和油污等,嚴重破壞了海洋環境,也影響了水象生物的生存。
台灣沿海過度捕撈問題嚴重,導致許多魚類資源枯竭。過度捕撈不僅影響了漁民生計,也破壞了海洋生態系平衡。
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、海水變酸,對海洋生態系造成巨大的衝擊。水溫升高影響水象生物的分布和繁殖,海水變酸則威脅到珊瑚礁生態系的健康。
台灣擁有眾多潛水熱點,讓潛水愛好者可以近距離探索台灣豐富的水象生態。
小琉球是台灣著名的潛水天堂,擁有透明湛藍的海水和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。在這裡,潛水者可以欣賞到綠蠵龜、海馬、獅子魚等各種海洋生物。
綠島是火山地形形成的離島,擁有獨特的潛水景觀。在綠島的海底,可以探索水下岩洞、珊瑚礁峭壁,偶爾還能遇見鯨鯊、鬼蝠魟等大型海洋生物。
澎湖由 90 多個島嶼組成,擁有清澈的海水和豐富的海洋資源。在澎湖潛水,可以探索沈船遺址、珊瑚礁花園,還可以看到海龜、石斑魚等多樣化的水象生物。
要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水象生態,可以參考以下推薦的書籍和影片:
答:海洋汙染、過度捕撈、氣候變遷。
答:小琉球、綠島、澎湖。
答:減少塑膠使用、支持永續漁業、參與淨灘或保育團體活動。